「藍白合」仍是柯文哲最好的選項 文:文 武

台灣地區的選舉結束之後,一如外界所料,在賴清德僅以四成選票低票當選,台灣的立法機關出現「三黨不過半」的局面之下,台灣政壇陷入亂局,目前的焦點轉向爭奪立法機關主導權之上。在藍綠兩黨均未有把握取得立法機關主導權之下,擁有8席的白營倒向哪一邊,可以成為決定性的因素,而民眾黨卻遲遲未作決擇。在筆者看來,不論是從自身還是從台灣地區整體民意考量,「藍白合」仍然是柯文哲最好的選項,柯文哲已經錯了一次,不能再錯第二次。

民眾黨在選舉中出乎人們預料之外取得比預期更多的選票,在台灣的立法機關擁有8個席位,成為第三大黨。這令民眾黨在柯文哲未能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之後,看到了另一個希望,認為他們有機會能憑藉「關鍵少數」,成為左右大局的力量,令民眾黨可以在柯文哲落選之後,仍有成長壯大的機會。

選舉過後,2月1日將要選出台灣的立法機關的主席、副主席人選,哪個政黨能奪取這一重要席位,就能掌握住立法機關的主導權,因而,不論藍、綠、白,都用盡心思,攪盡腦汁,機關算盡,要爭奪這一戰略高點。

從牌面上看,國民黨擁有52席,加上泛藍陣營兩黨席的2席,共有54席,雖贏面較大,但仍須爭取民眾黨的合作,才有必勝的把握。民進黨只有51席,也只有得到民眾的全面合作,才能實現「全面執政」的夢想。但民眾黨卻拒絕作出清晰表態,柯文哲一直強調,只會就具體的議題作出選擇,而不會一面倒地傾向藍綠哪一邊。

或許柯文哲及民眾黨會認為,不過早表態,含糊其詞,模凌兩可的取態,能為他們爭取到最大的利益。不過,世事往往未必都能盡如人意,民眾黨想要憑「關鍵少數」爭取最大利益,藍綠兩陣營又何嘗不想從民眾黨身上得到最多的好處?騎牆或吊高來賣,也有可能落得「竹籃打水一場空」的結局,民眾黨也有可能甚麼也得不到,最終被邊緣化。

這種結局並非不可能。國民黨近日拋出「韓江配」(韓國喻、江啟臣)策略,並公開表示,如果民眾黨願合作,江啟臣可以退出。假如民眾黨願意重拾「藍白合」初心,共同形成在野力量,制衡民進黨,則藍白可以合作,民眾黨未來仍可發揮重要作用;假如民眾黨再拒「藍白合」,推出自己的人選競逐,則國民黨仍可憑席位的優勢,在第二輪投票中取勝,而民眾黨只能成為真正的少數,被逐步邊緣化;假如民眾黨倒向綠營,雖有可能得到一時的小利,但最終只能淪為民進黨的附庸,走向時代力量被消亡的結局。

擺在民眾黨面前的,將是一次決定其未來發展前景的關鍵性的選擇。而柯文哲及民眾黨最需要考量的,仍然是台灣主流民意的取向。台灣選舉的結果清楚顯示,六成民意不認同民進黨和賴清德,尤其是賴清德身上的「台獨」色彩,更令島內民眾感到深深的焦慮。柯文哲能在選舉中得到比預期更多的選票,最主要的原因,也在於島內年青人普遍不滿意民進黨的施政。

台灣的選舉雖然已經結束,但台灣主流民意對民進黨和賴清德的不信任,以及對未來的焦慮感並沒有停止,仍希望能夠有「藍白合」,形成足夠的制衡力量,制約民進黨和賴清德,避免令台灣走向無可挽回的深淵。

柯文哲在選舉中已經做了一次錯誤的選舉,導致「藍白合」破局,而讓賴清德以四成選票,成為不獲主流民意支持的勝選人。現在,在台灣立法機關的力量組合之中,柯文哲再次面對藍白合不合的選擇,這不僅關係到柯文哲和民眾黨未來能走多遠的問題,更關係到台灣島內主流民意的呼求,以及台灣未來的前景。

這一次,「藍白合」仍然是柯文哲最佳的選項,民眾黨不能再首鼠兩端猶豫不決,必須要作出正確的選擇。

文:文 武

資深傳媒人,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